社区公共设施和健身器材一直是强健身体、愉悦身心的好帮手,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时间一长,器材的零件坏了,想锻炼的老年人也不敢使用,健身器材成了摆设。近日永安街道羽声社区安排专人对辖区所有健身器材完好度进行排查,并及时安排专业维修人员将破损的上肢牵引器、腰背按摩器、漫步机等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将大面积掉漆的器材进行重新刷漆,让小区健身点器材焕然一新。
全民健身点的设置给小区居民们提供了娱乐健身的平台,也为和谐社区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风采。这次对小区健身器材的大翻新大整修,实实在在的为我们居民办了件好事。
公共健身器材疏于管理无法使用的问题,已成为全国性公共管理难题,健身器材由于年久失修造成的安全事故甚至极端案例也频频发生。一些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无人维护,沦为“晾晒地”。
公共健身器材需要维护是常识,不管是日常打扫清理、日晒雨淋后的机器上油,还是螺丝松动,甚至器材的“断胳膊断腿”都需要及时处理。公共健身器材还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无人维护的情况下超期服役更是隐患无穷。
目前公共健身器材的来源大抵有几种——政府采购后投放、体育主管部门等赠予、开发商或物业自行购置后投放。按照捐赠受赠协议有关条款的规定,应由受赠单位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并承担经费;各单位自行购置的则由各单位负责管理、维修和承担费用。
规定很明确,但执行中常常有盲区。盲区之一在于,受赠方往往是接受捐赠时欢天喜地,但并无配套资金,需要维修时一问三不知,甚至有的物业为了省事便一拆了之;盲区之二在于,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维护更换,往往需要找到出厂厂家,而对生产企业缺少专门的监管,对产品售后一问三不知;盲区之三在于,公共健身器材出了保修期甚至使用期,谁来拆除更换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共健身器材的设置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情,但好的出发点也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健身器材建设、安装好了,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应跟上。